《能量道》第一章 世界本质并非物质而是能量学第一节 我是张良第71代世孙
我家在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悦中乡钓鱼村西沟。我的家史大致如下。
据《张氏氏族文化研究》记载,张姓始祖为挥公,系黄帝第五子,因发明弓箭,故黄帝给予其子孙赐姓张氏。张氏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
张氏的郡望有许多处,主要有26个。一、清河郡,汉时设置,此支开基始祖为张歆。二、范阳郡,三国时设置,始祖张皓。三、太原郡,战国秦设置,始祖张伟。四、京兆郡,始祖张汤。五、南阳郡,战国秦设置,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六世孙张彭。六、襄阳郡,东汉置郡,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始祖为张安子。其余20郡不再详述。
历史上张姓族望人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0%,近1亿人,为中国人口第三大姓,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张氏家族以“百忍”为家风,代代相传,历经145代,张姓名人历代辈出,从秦汉到明清,做过宰相张姓人士达66人。
另据《氏族文化研究》记载,早期道教的两大民间教派太平道与五斗米道,都是由张氏先人所创立,因而张氏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乃是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随着农民起义的发展壮大,太平道威震朝野。在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下,农民起义失败了,太平道在遭受沉重打击后,逐渐销声匿迹。然而张角和他所创立的太平道组织和领导农民起义的辉煌业迹,却是永垂不朽、令人钦佩的。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经过其孙张鲁雄据汉中近30年,以政教合一的形式,大力推广和不断完善,使之成为经典、醮仪、规戒齐全、组织完备的道教,张鲁归顺曹魏后,又得到了官方的承认。所以后世论及道教创立者,都认为是东汉的张道陵。
张氏谱系从始祖张挥经历73代,约2200年。第74代为西汉大臣张良,字子房,生于元前273年,卒于公元前189年,享年84岁。今河南省南考县城西5公里,曹新庄火车站西南侧保存有张良墓。张良第8代世孙,即82代道教始祖张道陵;张良之31代世孙,即105代张宁公。张宁与孔子37世孙孔巢父是同时代人,号康叔,别号清牛涧主,升任国子监,与陆挚、韩愈相友善,为三溪张氏之始祖,卒于公元824年十月,享年80岁,葬于武陵紫鹿岭,琵琶山下,庚山甲向。第115代张渝公从河南迁至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高家堰,至126代以诚公,明初状元,官授江南部政,迁居江西淮安府清河县张家村。第132代庭俊之父又由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十三都迁回湖北麻城县孝感乡。133代庭俊公约生于公元1560年至1570年间,明万历年间,由麻城县孝感乡迁至四川省长寿县葛郎桥桃花街,其子由湖北永州府凌县晋贤村竹山下甲里迁至四川省顺庆府营山县小桥及双河区悦中乡西沟,名张含。
张含为南充市营山县悦中乡西沟张氏始祖,于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之际随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随军入川,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便退役定居于此。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悦中乡西沟张含总称张氏第135代,乃张良公之第62代世,营山县悦中乡西沟张氏第1代。
我爷爷张继友(张庆余)为西沟第8代,总第142代。
我父亲张汉雄为西沟第9代,总第143代。
我(张开一)为西沟第10代,总第144代,是张良的第71代世孙。(相关详情,请参考本书附录)
(敬请关注,下节更精彩)
相关知识
《能量学》创始人张开一 简介
第一章《能量学》理论综述 第六节《能量学》之“吸引力”(意念力)
《能量决策学》 序
传递“圳”能量,“活态非遗,红木溯源之旅”圆满举行!
唤醒绿色能量,和大自然家居一起为地球充植
顾家床垫联合谢震业,睡出超能量
美逸能量屋:守护星星之光
第二节:能量守恒定律终于被科学证明了
2020态度设计大奖 | 刘道华:设计不是改造生活,而是启迪生活
华耐设计基金《设计生长计划》| 高飞:美的哲学是要发掘一种能量并产生共鸣
